|
【曾 敬德╱台北報導】房地產具備抗通膨特性,住在淡水的張姓夫婦,從1983年開始購買房子,最早以總價85萬元買下北投公寓,現在已經增值到總價超過700 萬元。即使現在房價高漲,張姓夫婦認為,通膨陰影揮之不去,好的標的還是可以進場;買房買了25年,他認為不變的最佳標的是:屋主急售的物件。
抵抗通膨
已經退休的張春暄,過去曾經投資股市失利,後來只購買不動產。由於是軍人退伍,身上存了一筆錢,加上工作所得,1983年時張春暄第1次買下北投中和街的公寓,當時看好附近生活機能成熟,又是熟悉的區域,便以現金買下。
如今張先生首購的舊公寓,對面的戶別剛好有仲介公司在銷售,對外開價已達760萬元,與張先生當時以總價85萬元取得成本相比,房地產不只發揮抗通膨效用,房價還明顯大幅增值。由於張春暄的舊公寓屬於商業區用地,他認為還有改建機會,一面出租一面等改建。
1990年他遇到物價飆漲,又剛好想換大房子,便買下新民路山上的公寓,總價約360萬元,現在以每月1.5萬元對外出租。
報酬優於現金定存
張春暄分析,若把現金360萬元放在銀行定存,換算每個月利息才6000多元,但投資房地產出租,不僅可以保值,每月還有穩定收入的房租。
張春暄夫妻在SARS的前1年就看上自強路「新天母庭園」社區,不過當時社區上、下疊別墅,總價動輒超過千萬元,結果SARS時房價暴跌,最後以總價約750萬元,買到上疊別墅。
張春暄表示:「當時屋主人在國外的小孩,看到SARS新聞,就催屋主搬去美國,我們才可用低價買到等了1年的房子,現在估算總價要上千萬元了。」
坐收租金快樂養老
該社區有24小時輪班制警衛,住戶素質整齊,公設比也相當低,區內還有網球場、烤肉區等,且位於北市與北縣交接處,不會碰到淡水上下班塞車路段,對於有子女的張春暄夫婦來說,十分方便。
而他們認為現在房價雖高,但不動產具備抗通膨效用,仍可投資,但最好不要買看不到實體的預售屋,才能降低風險,畢竟過去有不少建商蓋到一半倒掉。他預估未來搬到台中老家,北市3間房子都出租,每月可收租5~6萬元,當成養老的生活費了。